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姜中卫《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近一个世纪以来,广大归侨、侨眷和国外侨胞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荣辱。在民主革命时期,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有许许多多华侨毁家纾难,输财出力和祖国人民并肩战斗。(注一) 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的华侨成立了“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后易名为“中国延安华侨联合会”),以此作为经常地联系团结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群众团体,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华侨革命群众组织。抗战中,“延安侨联”组织团结了在延安的华侨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并通过在延安的联系海外侨胞共同抗日,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笔者就已掌握的材料,撰成此文,以叙述其历史发展沿革,并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初探。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侨同仇敌忾,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开展了抗日救国运动,散居在五大洲的一千多万华侨纷纷成立了近千个抗日救国的群众团体,大力宣传抗日,进行抗日斗争,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等等。在全民抗战中,许多华侨青年为拯救民族危亡,弃富离家,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难,从海外回到战火纷火的祖国,奔赴抗日前线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患难,甚至为国捐躯。不少华侨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及广东游击队,更有一批有志者冲破重重障碍,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一九三八年八月,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介绍去延安的青年有二千二百八十八人,其中华侨青年有七十八人,占总数百分之三点四。(注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一日,马来亚柔佛士乃区华侨司机回国服务团一行十五人抵达延安,被延安人民誉为“华侨先锋”。(注三)随着到延安的华侨日益增多,其组织也在斗争中产生发展。一九三八年底,“陕北公学华侨联合会”成立,张然和(印尼归侨,在中央苏区加入红军,参加长征,时任陕北公学政治部主任)任主席,廖冰(马来亚归侨)任秘书。一九三九年七月十六日,由彭士馨等人负责的华侨驻延办事处在延安成立。为了筹建一个统一、规模影响较大的华侨革命群众团体,党派余光生、谢生、王建华等深入到延安各处了解华侨的情况。在延安侨联成立前夕,有三十余位华侨云集在延安。

一九四零年九月五日,由华侨驻延办事处发起,留延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络甫(张闻天)、王明、吴玉章等中央领导与来自新加坡、爪哇、英国、法国、美国、印尼等国的华侨一百七十余人出席大会。会上,正式宣告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简称延安侨联)。络甫在讲话中提出了《侨联的中心任务》是:“一、努力学习准备将来工作:二、研究侨胞所在地及各地侨胞的状况:三、研究华侨工作的政策和策略;四、加强对外的宣传和联络工作”。吴玉章在讲话中则指出:“华侨有伟大的创业精神和光荣的爱国传统,华侨是抗战中的重要力量,延安华侨应起核心作用,推动华侨参加抗战,反对投降分裂的阴谋。。。排除障碍,抗战救国”。(注四) 这次大会通过了简单,并选举了李介夫、谢生、冯志坚(女)、余震、杨诚等五名执委,李介夫为主任。最后大会以舞会联欢结束。根据大会简章规定:延安侨联的宗旨是:“一、加强对海外侨胞联系和宣传;二、组织华侨归国抗战,参加边区经济建设和兴办各种企业”。(注五)

延安侨联成立后,便成为当时在延安的主要群众团体之一。其会址设在延安的活动中心~文化沟,有两孔窑洞,是热心的华侨青年自己动手挖设。窑洞内的设施极为简陋,除了桌椅凳子外,有一些华侨青年喜欢的海外书报杂志,还有一些文体用品供会员借用。

一九四一年三月廿三日,延安侨联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到会的除有数百名华侨同志外,有各界来宾参加。廖冰宣布开会,李介夫主任报告半年来的工作。接着请朱德总司令、博古同志、叶剑英参谋长讲话。朱总司令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华侨积极抗战之举,提出了延安侨联今后努力的二项工作:一、加强对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宣传:二、欢迎华侨同志参加边区经济建设运动,并欢迎侨胞资本家向边区投资,边区政府一定保护他们的权益。博古同志从历史上说明侨胞对祖国之热爱,并讲到自“皖南事变”后,侨胞是一致关怀着国共的团结,反对亲日派和反共顽固派内战外降的阴谋罪行。最后奉劝在延安华侨同志,应努力学习,将来回到海外领导侨胞进行拥护祖国抗战的革命工作。叶参谋长则指出:“侨胞因在海外身历帝国主义压迫的痛苦,故希望独立自由的爱国心更高,从辛亥革命迄今,海外侨胞始终保持着这一光荣传统,积极拥护祖国的解放事业。同时希望在延安华侨同志在学习中应特别注意学习领导革命工作灵活性的艺术,重视策略教育”。讲话一毕,大会即举行改选,讨论工作等事项。最后大会通过了主张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声讨亲日卖国的电文。(注六)

一九四一年十月五日,延安侨联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朱德等领导同志出席并讲话,朱德对华侨抗日爱国壮举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华侨中包括各民族的优秀分子,海外侨胞对于祖国抗战建国事业,向来踊跃参加,他们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延安侨联自成立始,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和华侨统战工作,它团结广大爱国华侨对陕甘边区的政治斗争、宣战工作文教卫生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正因如此,华侨一再受到党中央的好评。如同延安《新中华报》社论所指出的:“华侨所有这些直接、间接参加抗战的工作以及对政府财政上的帮助,都说明了华侨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没有他们的努力,国内的抗战一定是更加困难的”。

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边区中央局提出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十八条明文规定:“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党在边区的华侨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留延华侨参加边区经济建设、参与政务的积极性。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召开。延安侨联执委主任李介夫应邀参加,并为边区政府聘请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李介夫等代表华侨向参议会提出了多项提案;如《边区政府应扩大对海外投资建设边区案》、《请边区政府给延安华侨更多帮助案》、《电请海外各地侨胞向边区投资、发展各种工业案》等等,这些提案均被大会照原案审查通过。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上,李介夫等代表华侨又提出《勉励南洋华侨联合当地民族,配合太平洋攻势反对日本法西斯及对伪政权亲日派斗争,准备协助盟军登陆,并慰问日寇蹂躏下的侨胞案》、《慰问大后方难侨难胞,责成国民政府切实救济、清查和公布历年赈款案》,大会审查时提出:“以上两案合并审查,除拟增加勉励华侨参加民主运动一节并将赈款改为捐款与汇款外,其余照原案通过”。大会全体通过
了审查意见,这次大会还通过《致海外侨胞和返国难侨电》。(注八)

一九四二年二月,延安侨联发起组织了~“西北华侨实业公司”。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号召海外侨胞汇款到延安投资,特发出在杜甫川的一个毛织厂作为华侨毛织厂,江涛等几位华侨同志前去接任工厂的领导工作,不少华侨、侨眷也到毛织厂工作,以尽力改善边区的困难。很快这个工厂的资金就达百余万元。为促进边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早在一九三八年,越南华侨青年中医梁金生就领导成立了光华制药厂,并负责讲授医疗技术和开展中草药的炮制研究。该厂所属三十五名职工,有大城市来的,也有延安山沟里的小脚姨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一般经过四十五天的文化技术教育,均能独立护理和辨认出十五种中草药(注九)。这是改善延安缺医少药局面有力措施。


延安侨联在坚持生产自助时,还热切地关心支持大后方各地的难侨。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五日,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西北华侨实业公司和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致电予重庆的周恩来并转救侨委员会,慰问难侨,并拨款救济;电文如下:“重庆周恩来先生转救侨委员会钧鉴:自太平洋战起,各地侨胞,惨遭流离,我旅延华侨,情愫桑梓,迩增乡土骨肉之恩,顷悉百万侨胞已辗转回国,虽历经艰辛,终庆身归祖国,同仁等获此消息无限兴奋,谨电庆贺,并致同胞手足之慰问兹筹得国币三千二百五十元,特为汇上,以为济急之需,仅此电,祈为转达”。

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三日,延安侨联自属分会接到总卫生处关于输血医疗通知,众人认为;每人输二百西西血液不成问题,都希望为病弱同志恢复健康而输血,接着报名输血的同志就有十五名。(注十一)

一九四二年五月,党为了进一步搞好侨务工作,使之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在党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海外研究班,由留延华侨三十余人组成。按马来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朝鲜等分组,组员们都
根据每人所侨居的国家之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廿九日,为了进行宣传和研究工作的需要,延安侨联第四次常委会特别决定号召留延华侨写作《我的一日》征文活动,并拟聘艾青、肖三、余光生、肖林等为编辑顾问。留延华侨为此踊跃撰文,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广大留延华侨以自己切身感受和体会,经常地向海外亲友及众多侨胞推荐中共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介绍边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人民自由民主、安居乐业的真实情况,宣扬八路军与新四军英勇杀敌、收复大片国土的光辉业绩,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坚持反共立场的真正面目,并吁请海外华侨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留延华侨之举动,对于消除海外华侨因国民党长期的反共宣传而造成对我党我军的怀疑与误解,并促进了解与支持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兼并深远的意义。

一九四零年五月,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组成的“回国慰劳视察团”抵延安慰问视察。留延华侨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李介夫、卜一、陈明、廖冰、冯志坚、杨诚等前往拜会陈嘉庚先生。他们向陈先生谈论参加共产党八路军的感受,并劝请陈先生等人在延安多参观几天,以所见所闻转告予海外侨胞。在延安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接见会谈、华侨子弟纯真坦诚相告及陈先生本人的耳闻目睹下,使陈先生看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他满怀欣慰与信心离开了延安。回到南洋后,陈先生不断揭露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事实,积极赞扬真正抗日救国、维护团结统一、廉洁奉公的中国共产党。(注十二)这大大提高我党在海外侨胞群的威信。皖南事变发生时,海外侨胞纷纷声援我党。美洲侨胞各社团纷驰急电,力请团结抗战;(注十三)东南亚侨胞表示痛恶分裂,希望政治进步,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注十四)马来亚华侨万人签名,要求团结抗战等等。(注十五)这些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支持。这些积极性因素为日后广大华侨支持祖国人民推翻蒋介石政权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九四二年六月八日,延安侨联第三届执委在王家坪召开扩大会议,二百多名留延华侨参加会议。李介夫主任作侨联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今后侨联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总结中,李介夫同志指出:“已登记的会员共有二百八十人,留延市的华侨则有二百廿人。以马来亚、泰国华侨为最,越南等地次之。成分方面,学生与工人占最多。学生文化程度以中学占第一。南区分会会员最多,约占百分之五十。近来随着干部下乡。华侨都表示兴奋,而愿意到下层去实际锻炼于宣传方面,成立了研究小组,整理南洋各地的初步材料。请华侨各阶层联合抗日,在南洋开展游击战争,并表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态度致电给陈嘉庚先生。去年十一月,积极参加东方反法西斯同盟,以及青年反法西斯大会的工作。对外文字宣传,曾在边区如“三三制”的民主政治活动介绍给侨胞。经济过渡工作,首先开办了一个华侨毛织厂,资本达百余万元”。(十六)这次会议还接受了梁金生等四名执委的辞职申请,补选钟怀琼、陈天民、朱荣辉、秋林等四人为执委。李介夫、肖林、钟怀琼、陈天民、杨军等五人当选为常委。

抗日战争初期,许多华侨青年奔赴延安,经过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学校的培养教育后,被陆续派往前线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原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回忆;抗战初期在陕北公学学习的华侨青年就有两百多人,占当时学员的十分之一。(注十七)延安侨联主任李介夫曾就读于陕北公学,在其他战区服务的华侨青年也极多。许许多多的爱国华侨驰聘疆场,杀敌救国,宣传抗日,救死扶伤,流血流汗,不负众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还有不少华侨青年由前方调来延安轮训学习,经学习提高后,许多华侨青年受到党、政、军等方面的重用,成为栋梁之才;有的则从事财政、金融、贸易、税收和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本身的专长。也有人在文教卫生战线上辛勤着工作。当时延安有名中医梁金生和唯一的牙科医生李德奇都是华侨。还有从事从事新闻宣传外事工作的;如余光生曾代理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长,谢生曾担任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接待主任,在延安的华侨司机林国栋曾长期为毛泽东开汽车,还涌现出了李林、沈尔七、林烈等华侨抗日烈士。总之,大量的回国华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四五年四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对广大华侨在抗战中输财助战的爱国之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的是属于中国人民方面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等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注十八)

一九四五年八月,全民抗战胜利后,在延安的大批华侨同志又随军开赴前方解放区开展工作,延安侨联组织欢送会欢送他们出征。到各解放区后,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骨干。

一九四六年初,留延华侨尚有一百余人。为了更好地进行党的侨务工作,迎接革命的新形势,延安侨联决定重新整顿组织,酝酿产生新的领导班子,并经中共中央批准配备专职干部。经过充分准备,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二日,延安侨联在延安王家坪大礼堂召开会员大会,八十余名留延华侨参加大会,朱德总司令出席并讲话。朱德首先向到会的侨胞致亲切的慰问及讲话:“各位回到祖国参加抗战,艰苦奋斗了八年,现在取得胜利,全国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阶段,这是大家都很高兴的事情”;朱总司令接着提出:“在和平时期,侨胞应努力参加建国工作”。同时表示:“我们欢迎华侨回国或投资办工厂、银行、商店及参加各种建设”,总司令接着说:“延安过去经济是很落后的地方,我们缺少资金,又受封锁,机器运不进来。但我们凭着一双手,大家努力开办了工厂,建立了新街市,支持抗战,又把边区建设得很繁荣,现在我们拥有八年的经验,解放区的家务已有相当的基础,在工业方面我们拥有大规模铁厂、炭厂和各类矿场。农业方面,解放区农民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改造二流子,农民经济上升购买力也已提高。所有这些提供解放区恢复战争创伤具备有利条件。我们要自己努力外,更欢迎华侨前来合作兴办建设,同时也欢迎各同盟国—尤其是美国贷款、投资或给予机器与技术上的帮助,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注19)

朱德讲话完毕后,由谢生报告大会筹备经过,接着张上明报告南洋华侨争取民主活动的情况。大会决定修改“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为“延安华侨联合会”,并通过新章程及一致赞成致电慰问海外侨胞。最后,大会改选理事会,当选理事为:谢生、罗道让、曾远辉、田夫、张上明五人;林坚、李德奇、朱荣辉为候补理事,谢生为理事会主任。

改组后的延安侨联发扬抗战时期的传统,在对外宣传和对内联络等方面仍做大量的工作。列如通过我党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利用军调执行部的有利条件,向海外侨胞寄送解放区书报杂志;代转华侨家信或寻找亲人等。一九四六年七月,延安侨联还受毛泽东之嘱复信给美国一华侨。

一九四六年七月廖承志回到延安,在新华社主持工作,他十分关心华侨工作。延安侨联发表《高海外侨胞一封信》,将华侨回国参加抗战的消息告慰海外侨胞。除用书面印发外,廖承志还特别指示从新华社广播电台播报,并约请几位留延华侨干部使用粤语和闽语对外广播,以利海外侨胞收听。

一九四七年三月,党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撤离前夕,延安侨联组织留延华侨数十名干部开座谈会。周恩来、李维汉、廖承志和杨尚昆等中央负责同志到会并作了更要讲话。随后,延安侨联与党中央一同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此间中共中央继续按月拨给延安侨联五百元经费。侨联将这笔款额主要用于向海外寄送解放区书报及寄送华侨家信的邮费。

一九四八年,延安侨联转战到晋察翼解放区的河北平山县。在峡峪村,侨联曾请王任叔(巴人)报告海外华侨的情况。下半年,延安为选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而开会,会上决定改“延安华侨联合会”为“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并推选李介夫等为归侨代表参加新政协会议。侨联会址设在当时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李家庄,主任仍为谢生。至此,延安侨联也就胜利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延安侨联自一九四零年九月成立,到一九四八年下半年改称为“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期间活动达八年之久。
上述史实充分表明,延安侨联是抗战时期我党直接领导的重要群众组织之一,它是今天“中国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直接前身。它的创建及开展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在历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延安侨联的历史作用概况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 它是联系广大华侨积极参加国内革命斗争的重要桥梁;
二、 它培养造就了一批党的侨务工作领导骨干;
三、 在实践中,它取得较多丰富侨务工作经验和侨务工作的优良传统;
四、 树立爱国华侨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建设的传统;
五、 表明华侨在中国革命各个重要时期都有重要贡献。

延安侨联续承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华侨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本文撰写时全国侨联秘书处,特别是郑惠坚同志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大量资料,谨此致谢)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稿

。。。。。。。。。。。。。。。。。。。。。。。。。。。。。。。。。

注释

一、 乌兰夫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致词(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一日);
二、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资料;
三、 《新中华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日;
四、 《新中华报》一九四零年九月十二日;
五、 《新中华报》一九四一年四月三日;
六、 《新中华报》一九四一年四月三日;
七、 《解放日报》一九四一年十月七日;
八、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编印,一九八五年一月;
九、 《新中华报》一九四一年二月五日;
十、 《解放日报》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五日;
十一、 《解放日报》一九四一年十月七日;
十二、 《回忆陈嘉庚》文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月版;
十三、 《新中华报》一九四一年一月九日;
十四、 《新中华报》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九日;
十五、 《解放日报》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二日;
十六、 《解放日报》一九四二年六月十日;
十七、 《海外赤子-华侨》郑民等编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版;
十八、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四三九页;
十九、 《解放日报》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三日;
二十、 《解放日报》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三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